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,有不少城池是兵家必经之地的原因,因为这样的城池往往处在交通要道上面,军队来往比较方。
并不是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,只有一条道路可走。但是能够供大规模的军队通过的道路,往往只有一条。
这也是为什么在行军打仗的时候,往往只要守住一条交通要道,就可以遏制住其他军队的进攻。
所谓的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说的也是这种情况。
不像冷锋所生活的那个世界,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,这条路行不通,还可以有其他的路可走正,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。
不同的时代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格局,作为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人,冷锋自然是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他这一次安排的军事行动,就是要让这十支军队率先占领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些城池和关口。
这样一来就等于是跑马圈地运动,先将一些地盘给圈起来。至于被圈在里边的地区,是不是属于自己的,那根本不重要。
跑马圈地就是那么霸道且无理,往往都是强者对于弱者宣誓自己的主权。
而且论起跑马圈地来说,没有人比蒙古人更拿手了。那些蒙古贵族所占据的土地,往往都是他们通过跑马圈地得来的。
现在他们的角色变了,自己成了被别人圈地的对象,这对于那些蒙古贵族来说,可是相当的憋屈。然而就是憋屈又能怎么样,他们也只能咬牙认了。
冷锋提前派出去的十支军队,只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,已经将从南到北的道路给封锁住了。
另外还有两支军队,一支是第三军团的五万人,已经再次回到金陵关。
之前在武阳关外的那场战斗当中,第三军团的这五万人还没有来得及加入战场,战斗就结束了。
不过他们正好可以接手俘虏到的二十万人,将这些俘虏看管押送到指定的地点。
由于拥有拖拉机这种运输工具,押送俘虏的任务倒不是太难。只用了几天时间,就将这些俘虏分批押到了目的地。
至于管理俘虏的任务,就不是他们的了,由一些地方的武装队伍来负责。
这些俘虏被分散到各个地区之后,基本上是千人规模的一个团体。毕竟将所有的俘虏集中在一起,也不利于管理,很容易引起这些俘虏的哗变。
哪怕就是这些俘虏当中,绝大部分人并非是真正的蒙古部落之人,但是这些人也是属于异族之人。
所谓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
将俘虏交到地方之后,第三军团的人马就再次集合到了金铃关。并且以金铃关为出发点,向着蒙古人所占领的地区直接扑了过去。
他们的任务目标很明确,就是要收拢那些被蒙古人所占据的地区。
通过武阳关和榆城之外的两场战斗,蒙古人所剩下的军队不多了,而且主力部队全部都被集中到了一起。驻守在这些城池的兵力,绝大部分都是之前南方朝廷投靠蒙古人的豪门贵族,以及一些地方官员。
这些人在投靠蒙古人之后,的确是享受了战争带来的红利。他们跟着蒙古人一同欺压百姓,掠夺财富,做了很多天怒人怨,甚至丧心病狂的事情。